云溪区数字文化馆>非遗传承>《杨氏家规家训》
《杨氏家规家训》

一、杨氏家规十禁


一禁毒和赌博;

二禁流言蜚语;

三禁搬弄是非;

四禁专横跋扈;

五禁诽谤诬陷;

六禁欺哄诈骗;

七禁损人利己;

八禁好逸恶劳;

九禁嫌贫怨富;

十禁男盗女娼。


杨氏家训、家规是治族治家的道德规范,族人应该遵守,简单概括为:忠,孝,勤,俭。具体的说就是:


忠:上而事君,下而交友,此心不亏,终能长久。

孝:敬父如天,敬母如地,汝之子孙,亦复如是。

勤:大富由命,小富由勤,血汗为运,勤劳立身。

俭:量其所入,度其所出,开销如常,吃着相似。


二、顺父母:


父母为之天地也。顺父母即顺天地,逆父母即逆天地矣。故百行以孝为先,养育之恩永世难报。孝顺必有孝顺子,忤逆终养忤逆儿。只顾妻子儿女而不赡养父母者如禽兽也。敬老好儿女人人称赞,为之榜样;虐待父母者,家法应训之,国法应惩之。


三、睦兄弟:


兄弟者,一母同胞骨肉也,兄弟间应当和好到老,不可因小时利便起争端,不可语言伤和、听信妇人谗言,更不可因小事而激化矛盾,以致骨肉相残,大则参商拘讼,互打官司,小则朝夕怨言,一时之忿,便动干戈,不如相交朋友,成为父母之过错,你本身又何必传儿育女?为人者,以友为兄弟,而族人当睦更有于别。宗族之兄弟是一脉相传,何又不如朋友呢?


四、和宗族:


宗族者,同宗共祖之人也。虽有亲疏贵贱之别,其始同出于一人之身,故尧典曰亲睦九族,周室则大封,同姓宗亲之谊,由来重矣。今世俗偷薄间,有挟富贵,而厌贫贱,恃强众,而凌寡弱者,独不思富贵强众,怎为祖宗身后之身呢?观于此,而利与害共,体戚相关,一体同视可也。凡我族人,当和宗族,以强欺弱者,家法诛之,国法惩之。


五、务勤俭:


勤俭者,是起家之本,传家之宝,立业之基,人传所当务也。勤而不俭,则财流于奢,俭而不勤,则财终于困。人世间,见名门世族,以祖考勤俭为成立之本,下代之福,因子孙奢侈而败家之业。盖俭则富贵长保,家计不难振兴。倘男不务耕作,女不事机杼,好逸恶劳,鲜衣美食,一旦娇惰,习惯俯仰无资,将祖资财一败而空,拖衣漏食。凡我族众,当务勤俭。


六、谨丧祭:


丧祭者,慎终追远之大事也。丧尽其礼,祭尽其诚。父母在传之时,尽力供养,逝后要从俭治丧,勿须无财大操大办。丧事从简,也不能俭而不顺民情。凡我族人,当慎谨治丧。


七、肃闺门慎嫁娶:


闺门为起化之源,家视不可不肃。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古之常情。应当扫除旧的男尊女卑、重男轻女的思想,提倡男女平等。嫁女乃人伦之始,联婚不可不慎。男女婚姻,不能包办代替,嫁女择佳婿,娶媳求淑女,勿计厚奁,勿取重聘,不要贻误后世子女。凡我族人,当共凛之。


八、安本分:


本分者,人传分内当为之事也,未老不能享老之福,未贵不能享贵之福,未富不能享富之福。凡事尽在其中,不以干名犯义而取优辱。人要经少、中、壮、老,享受要与年龄相当,超前享受害自己,勤劳发奋富终身。安分守己,立志做人。好逸恶劳,贪图享受,葬送自己。凡我族人,应共戒之。


九、禁非为:


守法奉公,全躯保身之要道,灭理犯义,亏体辱亲是污行,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,各有本业,为官为民,社会之分工。偷抢嫖娼,为非作歹,法律之不容。为人者,切忌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。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恶声,长幼有别,老少有分,敬老尊贤,社会之美德。好淫喜赌,则是偷盗之祸根。吾族忠厚传家,清白世宗,岂容不肖子孙败坏家风。凡我族人,立应禁之。


十、治家格言:


凡我族内有子嗣维艰,晚年丧子者,当有抱养螟蛉,以承宗祀之条,须抱养亲族子弟,以继承之,方好登入谱籍、埋葬祖山。又有女招婚承宗,名为半子半婿,以及不得已抱异姓承者,不得登入谱籍、埋葬祖山,以免紊乱宗支。


凡族内有鳏寡孤独,残疾无靠者,应由本族亲友予以资助供养,不能熟视无睹。族人以救,此乃社会之公德。对此不出力、不出钱财者,则为无德也,应受族人和社会的指责。


本族子孙,不论男女,均应入学读书,不得重男轻女。本族人,凡仙逝者,树碑,刻上孝男,孝女也应刻上。

杨氏家训



1

勤耕务读

祖训依然在,常怀读与耕。

惟勤堪致富,能务亦梯荣。

牛背催三月,鳌头占五更。

荷蓑皆主伯,释菜谒先生。

仓廪如云积,功名指日争。

后嗣敦本业,家训妙兼并。

2

敦伦孝亲

彝伦垂禹范,爱日在双亲。

怀桔情宜笃,遗羹孝始纯。

彩衣披菜子,春酒介芳辰。

顺矣原因翕,伤哉岂在贫。

鸭鸠恩及尔,鸨羽咏凄人。

莫谓行无忝,须听祖命申。

3

卑无犯上

达尊何可犯,逊顺最为宜。

莫谓人堪上,须知我自卑。

望中收白眼,让处有黄眉。

进履真谦也,阅墙且戒之。

割牲侬莫倦,袗臂尔宁施。

祖训谆谆在,从兹慎幼仪。

4

富莫骄贫

同是苍天命,贫人独寂寥。

纵然推我富,绝莫向他骄。

絮拥寒风透,庐斜细雨飘。

何人怜魄落,有客为魂销。

得意曾扬气,产情且折腰。

昌黎穷可送,转瞬又扬锟。

5

居仁由义

吾性从天降,存存岂外求。

须知仁是宅,便觉义堪由。

爱勿分秦楚,行宜学孔周。

广居高许许,正路遇头头。

善长功符夏,辞严道叶秋。

大人征事备,此诣尔思不?

6

睦族和宗

莫以源流远,而忘梓里恭。

敦伦须睦族,饬纪在和宗。

葛藟情宜笃,凫鷖咏可从。

支分休妒忌,缺陷应弥缝。

好戒忘争讼,还期共吉凶。

扪心思一本,祖训即晨钟。

7

布衣菲食

节俭人堪效,须防习俗移。

衣兮布足尚,食也菲为宜。

菲厌昭其质,还思训以时。

緼袍原不耻,菽水自无饥。

寒恤王章卧,鄙贻曹刿嗤。

唐风真足羡,蟋蟀一篇诗。

8

气忍家宁

不识宁家术,休云产荡然。

谁言气可暴,我道忍为先。

物至经三反,心平养十年。

一朝惩小忿,此境即中天。

福萃华堂五,仓储宝稻千。

张公殊可法,壮士应拳拳。


【杨氏家训联】


姓自三封杨国,兆应三鳢,位擢三公,名齐三喜,身去三惑,雪深三尺,编修三史,政革三月,百世渊源千古在;

展猷从四袭诸侯。金畏四知,臣清四世,诗称四杰,量恕四邻,阁著四乡,堂高四老,声传四相,数朝德业万年流。


此楹联为杨氏通用联,也是家族的家训联,概括了杨氏家族三千余年辉煌业绩,也强调了“四知”之清白理念。


“八个三”:

一、三封杨国:周康王六年戊辰(公元前一零七三年)始封杼公杨国:周宣王十九年壬辰 (公元前八零九年)再封杼公第八代孙涧公为杨侯;周安王五年甲申(公元前三九七年)仍封杼公第二十三代孙伯侨公(字文实)为杨国侯爵。


二、兆应三鳢:关西夫子杨震讲学,一日有鹳雀含三鳕鱼飞到讲坛前,生徒见以为吉兆,贺日:“鳢者,卿大夫之征象也,其数三者,位三公也,先生自此升矣”。后果验。


三、位擢三公:杨震及其子杨秉、孙杨赐、曾孙杨彪,四世官居司徒、太尉、司空之高位,东汉以大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是最高军政长官。


四、名齐三喜:唐朝杨凌之子杨敬之,元和进土,累官国子监祭酒,兼太常少卿,是日,其二个儿子杨戌、杨戴同时登科,时人谓之杨家三喜。


五、身去三惑:杨秉字叔节,为豫、荆、徐、兖四州刺史,居官清廉。公配早丧不复娶,尝日:“我有三不惑,酒、色、财也。”


六、雪深三尺:宋杨时(字龟山),师事程伊川(程颐)于洛。一日,伊川瞑目坐,二子侍侧不敢离,既觉,谓二子日: “贤辈犹在此乎?”命之去,及出门外雪深已三尺。而杨时“立雪程门,敬师至诚”传为佳话。


七、编修三史:元末明初杨维祯,字廉夫,号铁崖,元朝泰定进士,父宏,筑楼铁崖山,植梅百株,聚书数万卷。去梯,俾读书五年。泰定在位,署天台尹,狷直捍物,十年不调,会修宋、辽、金三史。


八、政革三月:杨震官至太尉,改革政治三月,忠直,不为权贵所容,策免归还本郡。杨震为官一身清廉,不幸被奸臣樊丰、刘安等谮害,罢官归故里,至城西夕阳亭愤而自尽。时为汉顺帝延光三年甲子(公元一二四年)三月初。


“八个四”:

一、四袭诸侯:第一代杼公大始祖宠锡杨侯,第二代伯沃公袭爵杨侯,第三代庚公袭祖爵杨侯,第四代文公袭祖爵杨侯。


二、金畏四知:杨震为官荆州刺史时,昌邑令王密谒见,密夜怀黄金十斤以赠震,震日: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密日:“暮夜无知者。”震疾然日:天知、地知,你知、我知,何谓无知。”密惭愧而退。杨震为官清正廉明,拒礼拒贿,风范众仰,成为我国古代“君子不欺暗室”的典型。


三、臣清四世:杨震官至太尉,子孙常蔬食步行,故旧令辟产业,震不肯,日: “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,以此遗之,不亦厚乎!”杨震以“四知”拒贿赂,清白闻天下。其子杨秉身去酒、色、财三惑,厨无宿肉,器不雕镂,吏送钱百万遗之,闭门不受。孙杨赐操清白行朗,处丰益约。曾孙杨彪为官清廉。故谓臣清四世。


四、诗称四杰:唐代高宗时,杨炯、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诗著名,称初唐四杰。


五、量恕四邻:四邻,四辅臣也。前疑、后丞、左辅、右弼。
六、阁著四乡:杨震开阁讲学很著名。四面八方颇受欢迎,人称“关西孔子”。杨秉以欧阳尚书《京氏易》诲授四方,学子自远而至,盖逾三千。
七、堂高四老:“老”指朝中阁老。明朝时,三杨人阁,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辅佐明成祖,仁宗、宣宗、英宗四朝半个世纪,天下升平,国泰民安,朝无失政,可称四朝元老。
八、声传四相:三十一世杨敞,汉宣帝官拜丞相;三十六世杨秉,后汉恒帝拜宰相;五十九世杨岩,吴越左丞相;六十世杨郁,吴越右丞相。


杨氏其它家训

1、《诚斋文节公家训》诚斋,即杨万里,《宋史》有传,今江西吉安县人,官终宝谟阁学士。宋光宗曾为其书"诚斋"二字,因而学者称为"诚斋先生"。他曾于庆元己未(1199年)六月初一日,为重修杨氏族谱作序,他所作的《家训》亦刊于此时。其具体内容为:


吾今老矣,虚度时光。终日奔波,为衣食而不足;随时高下,度寒暑以无穷。片瓦条椽, 皆非容易;寸田尺地,毋使抛荒。懒惰乃败家之源;勤劳是立身之本。大富由命,小富由勤。男子以血汗为营,女子以灯花为运。夜坐三更一点,尚不思眠;枕听晓鸡一声; 全家早起。门户多事,并力支持。栽苎种麻,助办四时之衣食耕田凿井,安排一岁之种储。育养糍牲,追陪亲友,看蚕织绢,了纳官租。日用有余,全家快活。世间破荡之辈,懒惰之家,天明日晏,尚不开门,及至日中,何尝早食。居尝爱说大话,说得成、做不成;少年专好闲游,只好吃、不好做。男长女大,家大难当。用度日日如常,吃着朝朝相似。欠米将衣出当,无衣出首卖田。岂知浅水易干,真实穷坑难填。不思实效,专好虚花。万顷良田,坐食亦难保守。光阴迅速,一年又过一年。早宜竭力向前,庶免饥寒在后。吾今训尔,莫效迍邅,因示后生,各宜体悉。


这里所说的杨氏家训,就是对杨氏族人言行的规范。简单的说就是"忠,孝,勤,俭"。具体的说就是:


忠:上而事君,下而交友,此心不亏,终能长久。

孝:敬父如天,敬母如地,汝之子孙,亦复如是。

勤:大富由命,小富由勤,血汗为运,勤劳立身。

俭:量其所入,度其所出,开销如常,吃着相似。

(出处《诚斋文节公家训》 )


2、《慎修公家训》 慎修公即汉寿花园杨氏的明迁始祖杨昌敬。他出身劳动人民家庭,一生以务农为业。由于勤劳节俭,家训有方,子孙才繁荣昌盛起来。他的《家训》的总纲领是:"勤耕务读,敦伦孝亲,卑无犯上,富莫骄贫,居仁由义,睦族和宗,布衣菲食,气忍家宁。"其具体内容,以"五言六韵"表述为: 


勤耕务读 祖训依然在,常怀读与耕。惟勤堪致富,能务亦梯荣。牛背催三月,鳌头占五更。荷蓑皆主伯,释菜谒先生。仓廪如云积,功名指日争。后嗣敦本业,家训妙兼并。 


敦伦孝亲 彝伦垂禹范,爱日在双亲。怀桔情宜笃,遗羹孝始纯。彩衣披菜子,春酒介芳辰。顺矣原因翕,伤哉岂在贫。鸭鸠恩及尔,鸨羽咏凄人。莫谓行无忝,须听祖命申。 


卑无犯上 达尊何可犯,逊顺最为宜。莫谓人堪上,须知我自卑。望中收白眼,让处有黄眉。进履真谦也,阅墙且戒之。割牲侬莫倦,袗臂尔宁施。祖训谆谆在,从兹慎幼仪。 


富莫骄贫 同是苍天命,贫人独寂寥。纵然推我富,绝莫向他骄。絮拥寒风透,庐斜细雨飘。何人怜魄落,有客为魂销。得意曾扬气,产情且折腰。昌黎穷可送,转瞬又扬锟。 


居仁由义 吾性从天降,存存岂外求。须知仁是宅,便觉义堪由。爱勿分秦楚,行宜学孔周。广居高许许,正路遇头头。善长功符夏,辞严道叶秋。大人征事备,此诣尔思不? 


睦族和宗 莫以源流远,而忘梓里恭。敦伦须睦族,饬纪在和宗。葛( )情宜笃,凫鷖咏可从。支分休妒忌,缺陷应弥缝。好戒忘争讼,还期共吉凶。扪心思一本,祖训即晨钟。 


布衣菲食节俭人堪效,须防习俗移。衣兮布足尚,食也菲为宜。菲厌昭其质,还思训以时。緼袍原不耻,菽水自无饥。寒恤王章卧,鄙贻曹刿嗤。唐风真足羡,蟋蟀一篇诗。 


气忍家宁不识宁家术,休云产荡然。谁言气可暴,我道忍为先。物至经三反,心平养十年。一朝惩小忿,此境即中天。福萃华堂五,仓储宝稻千。张公殊可法,壮士应拳拳。 (出处《慎修公家训》)


【姓氏渊源】

杨氏来源有五:

1、杨侯苗裔说。据《元和姓纂》和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,杨出自姬姓,晋武公(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)时封次子伯侨于杨(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),称杨侯,其子孙以国为姓。


2、女吉姓杨国说。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,而见诸出土文物(据李学勤《中华姓氏谱》),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。


3、羊舌后嗣说。姬姓杨国灭于晋,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,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;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,见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。


4、杨孙孑遗说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,因失职而奔于宋,其后裔孙姓杨。


5、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。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;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,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,另据《北史》记载,杨义臣本姓尉迟氏。


得姓始祖 杨伯侨。周朝初年,周武王去世,年幼的成王继位,因有“桐叶封王”之金口玉言,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。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,又传了十代,至晋武公,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,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,称杨侯。这样,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。


繁衍播迁 起源于山西境内的杨姓,为晋所灭后,便向西播迁,首先入陕西冯翊(今陕西大荔),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,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。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(今湖北潜江一带),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,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一带;


与此同时,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、安徽的杨姓,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。秦汉之际,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,尚书仆射杨璇,迁居浙江会稽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,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,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,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,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,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。


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,这一时期,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。宋时,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,杨贵迁居贵州播州,由此可见,到宋代时,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,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。元朝末年以后,以广东、福建、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,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,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。明朝永乐年间,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(今马来西亚河巴州),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,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,在当地传为佳话。


清代乾隆年间,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,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,近代以后,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。如今,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,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,杨姓的分布规律,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、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,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,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。


郡望堂号 杨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:1、弘农郡,治所在弘农(今河南灵宝北);2、天水郡,治所在平襄(在甘肃通渭西北);3、河内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陟县西南)。


堂号:“光裕”、“赐书”、“崇本”、“清白”、“务本”、“四知”、“绍兴”、“瑞 本”、“绍先”、“河东”、“栖霞”、“秦和”、“鸿仪”、“安阳”、“鸿山”、“新杨”、“道南”、“信海”、“北山”。?


宗族特征 1、辉煌显赫千余年,竞相贵显各争先。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(杨款、杨震、杨彪)和西晋三杨(杨骏、杨珧、杨济),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,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(共有十一位宰相),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,其杨姓风光不言而喻。2、家规家训教诲后人。如宋代诗人杨万里,自撰家训写道:“……片瓦条椽,皆非容易;寸田尺地,毋使抛荒。懒惰乃败家之源,勤劳是立身之本。大富由命,小富由勤。男子以血汗为营,女子以灯花为运。夜坐三更一点,尚不思眠;枕听晓鸡一声;全家早起……。”谆谆教诲,跃然纸上。


【家风流韵】

“忠厚”与“诗书”,可谓是中国古人心目中理想的精神特质与身边之物了。不过,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的精髓,不仅仅在于“忠厚”与“诗书”,更在于“传”与“继”,在于“久”与“长”。古人渴望这种精神特质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,作为标记血缘与骄傲的符号,就犹如包括人类在内生物的本能,要将自己的基因传承下去一般—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他们认为“家风”传承的重要性,不亚于血缘传承。


人们曾总结出我国历史上的十大名门望族,弘农杨氏位列其中。

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,辖华阴等地。秦汉初期,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,影响也最大,至今犹有“天下杨氏出弘农”之说。


弘农杨氏人才辈出,其“清白”家风令人感佩。汉代大儒杨震,50岁才开始为官,后多次升迁,官至太尉。一次,他赴东莱太守之任,途经昌邑,时任昌邑令的王密乃为其所荐,听说杨震路过昌邑,就前往拜见,到了晚上临别之时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。


杨震说道:“我了解你,你却为什么不了解我的为人呢?”王密劝说道:“天黑了,没有人知道,你就收下吧。”杨震回答说:“天知,神知,我知,你知,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?”王密惭愧地走了。


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,因为官清廉,不接受馈赠,所以子孙过得很清贫,经常要以步代车,更无肉可食。从前的一些朋友想为他们置些产业;但杨震却不答应,说:“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‘清白吏’的子孙,把这个传给他们,不是很好吗?”


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,博学而清廉。弘农杨氏以“四知”为荣,并以“四知”为堂号,以“清白传家”为门额,遗风至今可见。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;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,精忠报国,满门忠烈,可见其家风传承之功。


4.jpg


3.jpg


2.jpg


1.jpg




相关阅读
参与评论